7月26日,赴潍坊社会实践团来到杨家埠风筝博物馆,在杨家埠风筝博物馆内,赴潍坊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仔细探索,搜寻杨家埠风筝的发展史。
杨家埠的风筝起源于明代初期,杨氏家族始于杨伯达由四川迁潍坊之初,生活窘迫,立业艰难。迫于生计,杨伯达利用自己到手的技艺,采集田间的竹子,开始轧制风筝,做起了风筝生意。杨氏夫人又精于年画的绘制,糊绘风筝得心应手。风筝飞到天上飘然如仙,深得民众喜爱,这就是杨家埠风筝的起源根基和初步开端。导游把风筝的起源娓娓道来,赴潍坊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听得津津有味。
随着经济的发展,杨家埠风筝不仅畅销全国州县,而且远销四海。这就是杨家埠风筝走向市场的雏形。到了清代,杨家埠与年画、扇子一样,成为杨家埠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。清朝乾隆年间,民间逐渐形成了以杨家埠为中心的风筝生产集中群,杨家埠风筝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。鸦片战争以后,由于列强的入侵,民不聊生。杨家埠为适应人们的承受压力,主动缩减风筝的生产成本,适应了当时需求。建国后,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,杨家埠风筝的发展又迎来一个新的鼎盛时期。
赴潍坊社会实践团通过对杨家埠风筝博物馆的参观,了解到了杨家埠风筝的发展历史,学到了知识,开拓了视野。